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的基因组选择评估
王卓标 方铭 郑乐云 葛辉 陈欣欣 罗辉玉 王志勇
渔业研究    2022, 44 (3): 205-212.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3.001
摘要232)      PDF (1045KB)(360)    收藏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多年来其苗种生产深受神经坏死病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采集230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易感(染病死亡)和230尾抗性(最终健康存活)赤点石斑鱼苗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获得5 412 68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并以之对抗病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研究,获得的估计遗传力均值为0.566 2,预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均值为0.154 3。随机选择不同数量标记对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5 000个(5 k)标记进行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性状遗传评估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为开展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叶黄素和虾青素对大黄鱼体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韩星星 王秋荣 叶坤 王志勇
渔业研究    2018, 40 (2): 104-110.  
摘要124)      PDF (792KB)(704)    收藏

为了探讨饲料色素对大黄鱼成鱼体色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对照组D1)、100 mg/kg(D2)、200 mg/kg(D3)、300 mg/kg(D4)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平均体质量为(365.54±5.83)g的大黄鱼1 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尾,进行为期60 d投喂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色素添加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除D2组的大黄鱼腹部皮肤的红色值(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外,各组之间大黄鱼背部及腹部皮肤亮度值(L*)和红色值(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色素添加组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降低。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可以改善大黄鱼成鱼体色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并考虑饲料成本,建议混合色素添加量为100~200 mg/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养殖鱼类肉质改良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张亚光 王秋荣 王志勇
   2015, 37 (2): 172-178.  
摘要159)      PDF (879KB)(1131)    收藏
目前养殖鱼类的肉质改良主要采用遗传选育、养殖环境及饲料营养调控等技术,而鱼类肉质主要考虑外观特征、肌肉生化组成、感官评分结合质构特性及肌纤维组织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评价。本文对养殖鱼类肉质改良技术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初步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养殖鱼类肉质改良技术的创新及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